文投博览(三)| 速览文化热点 尽知本周大事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04 09:5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全国】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月22日发布,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蓝图。 意见包括8个部分共25条内容。第5条明确指出,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依托现有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中部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第19条明确提出,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推进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来源:新华社) 2.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将于9月末启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拟于9月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消费季启动仪式,发布若干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场景及激励措施。各承办单位、参与单位、支持机构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将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陆续启动并持续开展消费季活动,活动延续时间各地视情况而定,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通知》明确消费季活动的主题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活动要坚持“地方为主、企业自愿,广泛动员、互利共赢”原则,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主要依托,联动其他有意愿参与的城市,引导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参与,组织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共同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系列促消费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激发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季活动涵盖演出、展览、非遗、数字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娱乐、游戏游艺、运动健身、节庆展会、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文体用品、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及其他文化和旅游领域行业门类。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文旅部部长胡和平: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华大地上的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胡和平提出,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责任重大。我们要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出务实举措,努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好,为红色江山世代相传作出应有贡献。胡和平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应当全面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创作演出更好更多的红色文艺精品、切实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武汉】 1.武汉四大城区勾画“十四五”产业发展蓝图 7月28日,武汉市召开“965”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产业地图编制及产业发展情况。蔡甸区重点建设生态示范城和产业新城,黄陂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江夏区实施“五谷共建” 、打造武汉“生态后院”,新洲区打造航运航天“双引擎”。 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蔡甸区精准对接“96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车谷副城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黄陂区将谋划布局“三城一区”战略空间,积极打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前川新城战略新兴产业园三大千亿产业园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江夏区将围绕武汉市“965”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以实施“五谷共建”为抓手,扮靓滨湖、临山、沿江“三重秀带”,把江夏打造成为武汉“经济前庭”和“生态后院”。江夏区“五谷共建”即做强“康谷”“南光谷”“东车谷”“文谷”“农谷”五大产业区。其中,“文谷”积极推动未来教育城、电竞动漫项目落地。擦亮“中山舰”“江夏黄”“谭门京剧”“手指画”“湖泗古窑址”等五张“文化名片”,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洲区将主动担当长江新区副城建设使命,紧紧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航运物流、智能制造、建筑业、农文旅等五大主导产业。新洲区将全力打造“四区一高地”,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来源:湖北日报) 2.武汉市一季度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增长74.4% 近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14.1%。 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9个行业类别中,除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0 %以外,其他8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其中,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文化装备生产(增长472.7%)、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增长157.1%)、文化传播渠道(增长130.9%)。从规模看,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创意设计服务,其营业收入达267.9亿元,增长91.8%,占全市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比重达52.9%。 文化产业中,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有16个行业小类,如互联网搜索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一季度,这16个行业小类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9.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4%,比上年同期增长60.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2.1%,两年平均增长34.9%,表明武汉市“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 一季度,除蔡甸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下降29.3%以外,武汉市其余14个区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从增速看,增速翻倍的区有7个,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夏区、新洲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风景区。从规模看,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为东湖高新区,其营业收入达229.8亿元,增长65.9%,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4%。 (来源:湖北日报) 【他山之石】 1.北京国际电影节8月举办 近日从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为“新十年”启幕,将于2021年8月14日至8月21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北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政府主办,主题为“新机·新局”。 本届北影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节形式,打造对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外提升全球传播影响的国际电影节展“北京方案”,实现北影节新十年的转型升级。主体活动由天坛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北京展映、注目未来单元、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电影+”等11项活动构成。 (来源:人民日报) 2.深圳:推进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 探索建立大湾区国际免税城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消费新需求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十大消费行动”共40条措施,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方案》提出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打造文化消费新空间,建设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强化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街区的消费功能,推进水贝珠宝聚集区、大芬油画村、三联水晶玉石村、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华强北科技时尚街区等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产业园区合理配置文化休闲区,支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 (来源:深圳商报) 3.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近日落幕。据博览会现场了解,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稳步发展。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0%;上海有各类动漫公司7.05万家,同比增长27%。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企业通过5G、VR、区块链和云技术等高科技的整合IP成为文旅融合开发当中的主力军,其中虚拟偶像主播市场急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0%。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动漫产业的内容生产颇为丰富,漫画正在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向网络阅读。2020年,上海在线漫画市场规模达到26.8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
文投博览(三)| 速览文化热点 尽知本周大事
【概要描述】
【全国】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月22日发布,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蓝图。
意见包括8个部分共25条内容。第5条明确指出,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依托现有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中部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第19条明确提出,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推进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来源:新华社)
2.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将于9月末启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拟于9月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消费季启动仪式,发布若干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场景及激励措施。各承办单位、参与单位、支持机构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将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陆续启动并持续开展消费季活动,活动延续时间各地视情况而定,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通知》明确消费季活动的主题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活动要坚持“地方为主、企业自愿,广泛动员、互利共赢”原则,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主要依托,联动其他有意愿参与的城市,引导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参与,组织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共同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系列促消费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激发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季活动涵盖演出、展览、非遗、数字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娱乐、游戏游艺、运动健身、节庆展会、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文体用品、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及其他文化和旅游领域行业门类。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文旅部部长胡和平: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华大地上的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胡和平提出,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责任重大。我们要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出务实举措,努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好,为红色江山世代相传作出应有贡献。胡和平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应当全面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创作演出更好更多的红色文艺精品、切实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武汉】
1.武汉四大城区勾画“十四五”产业发展蓝图
7月28日,武汉市召开“965”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产业地图编制及产业发展情况。蔡甸区重点建设生态示范城和产业新城,黄陂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江夏区实施“五谷共建” 、打造武汉“生态后院”,新洲区打造航运航天“双引擎”。
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蔡甸区精准对接“96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车谷副城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黄陂区将谋划布局“三城一区”战略空间,积极打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前川新城战略新兴产业园三大千亿产业园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江夏区将围绕武汉市“965”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以实施“五谷共建”为抓手,扮靓滨湖、临山、沿江“三重秀带”,把江夏打造成为武汉“经济前庭”和“生态后院”。江夏区“五谷共建”即做强“康谷”“南光谷”“东车谷”“文谷”“农谷”五大产业区。其中,“文谷”积极推动未来教育城、电竞动漫项目落地。擦亮“中山舰”“江夏黄”“谭门京剧”“手指画”“湖泗古窑址”等五张“文化名片”,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洲区将主动担当长江新区副城建设使命,紧紧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航运物流、智能制造、建筑业、农文旅等五大主导产业。新洲区将全力打造“四区一高地”,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来源:湖北日报)
2.武汉市一季度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增长74.4%
近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14.1%。
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9个行业类别中,除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0 %以外,其他8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其中,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文化装备生产(增长472.7%)、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增长157.1%)、文化传播渠道(增长130.9%)。从规模看,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创意设计服务,其营业收入达267.9亿元,增长91.8%,占全市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比重达52.9%。
文化产业中,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有16个行业小类,如互联网搜索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一季度,这16个行业小类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9.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4%,比上年同期增长60.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2.1%,两年平均增长34.9%,表明武汉市“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
一季度,除蔡甸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下降29.3%以外,武汉市其余14个区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从增速看,增速翻倍的区有7个,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夏区、新洲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风景区。从规模看,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为东湖高新区,其营业收入达229.8亿元,增长65.9%,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4%。
(来源:湖北日报)
【他山之石】
1.北京国际电影节8月举办
近日从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为“新十年”启幕,将于2021年8月14日至8月21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北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政府主办,主题为“新机·新局”。
本届北影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节形式,打造对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外提升全球传播影响的国际电影节展“北京方案”,实现北影节新十年的转型升级。主体活动由天坛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北京展映、注目未来单元、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电影+”等11项活动构成。
(来源:人民日报)
2.深圳:推进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 探索建立大湾区国际免税城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消费新需求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十大消费行动”共40条措施,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方案》提出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打造文化消费新空间,建设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强化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街区的消费功能,推进水贝珠宝聚集区、大芬油画村、三联水晶玉石村、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华强北科技时尚街区等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产业园区合理配置文化休闲区,支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
(来源:深圳商报)
3.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近日落幕。据博览会现场了解,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稳步发展。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0%;上海有各类动漫公司7.05万家,同比增长27%。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企业通过5G、VR、区块链和云技术等高科技的整合IP成为文旅融合开发当中的主力军,其中虚拟偶像主播市场急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0%。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动漫产业的内容生产颇为丰富,漫画正在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向网络阅读。2020年,上海在线漫画市场规模达到26.8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
- 分类:行业动态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9-04 09:53
- 访问量:
【全国】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7月22日发布,顺应新时代新要求,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蓝图。
意见包括8个部分共25条内容。第5条明确指出,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依托现有国家和省级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设中部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
第19条明确提出,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深入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响中原文化、楚文化、三晋文化品牌,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推进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来源:新华社)
2.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将于9月末启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的通知》。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拟于9月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消费季启动仪式,发布若干消费促进活动、消费场景及激励措施。各承办单位、参与单位、支持机构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将在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陆续启动并持续开展消费季活动,活动延续时间各地视情况而定,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通知》明确消费季活动的主题为: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活动要坚持“地方为主、企业自愿,广泛动员、互利共赢”原则,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主要依托,联动其他有意愿参与的城市,引导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积极参与,组织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共同举办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系列促消费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良好消费氛围,激发居民文化和旅游消费热情,促进消费市场复苏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消费季活动涵盖演出、展览、非遗、数字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娱乐、游戏游艺、运动健身、节庆展会、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文体用品、景区景点、餐饮住宿、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及其他文化和旅游领域行业门类。
(来源:中国文化报)
3.文旅部部长胡和平: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华大地上的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
胡和平提出,文化和旅游领域红色资源富集,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责任重大。我们要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推出务实举措,努力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弘扬好,为红色江山世代相传作出应有贡献。胡和平强调,利用红色资源应当全面提高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质量和水平、创作演出更好更多的红色文艺精品、切实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来源:人民日报)
【武汉】
1.武汉四大城区勾画“十四五”产业发展蓝图
7月28日,武汉市召开“965”在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和新洲区产业地图编制及产业发展情况。蔡甸区重点建设生态示范城和产业新城,黄陂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江夏区实施“五谷共建” 、打造武汉“生态后院”,新洲区打造航运航天“双引擎”。
为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蔡甸区精准对接“965”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融入车谷副城建设,努力打造现代化大武汉的重要增长极和靓丽窗口。
黄陂区将谋划布局“三城一区”战略空间,积极打造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临空现代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前川新城战略新兴产业园三大千亿产业园区,奋力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江夏区将围绕武汉市“965”产业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立区、工业兴区、创新强区”战略,以实施“五谷共建”为抓手,扮靓滨湖、临山、沿江“三重秀带”,把江夏打造成为武汉“经济前庭”和“生态后院”。江夏区“五谷共建”即做强“康谷”“南光谷”“东车谷”“文谷”“农谷”五大产业区。其中,“文谷”积极推动未来教育城、电竞动漫项目落地。擦亮“中山舰”“江夏黄”“谭门京剧”“手指画”“湖泗古窑址”等五张“文化名片”,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洲区将主动担当长江新区副城建设使命,紧紧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航运物流、智能制造、建筑业、农文旅等五大主导产业。新洲区将全力打造“四区一高地”,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区、长江经济带创新改革示范区、中部地区新一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国家中心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实验区、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来源:湖北日报)
2.武汉市一季度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增长74.4%
近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一季度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30.1%,两年平均增长14.1%。
一季度,武汉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9个行业类别中,除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10 %以外,其他8个行业营业收入增长速度均在40%以上。其中,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文化装备生产(增长472.7%)、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增长157.1%)、文化传播渠道(增长130.9%)。从规模看,文化产业规模最大的是创意设计服务,其营业收入达267.9亿元,增长91.8%,占全市文化产业的半壁江山,比重达52.9%。
文化产业中,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有16个行业小类,如互联网搜索服务,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一季度,这16个行业小类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19.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3.4%,比上年同期增长60.3%,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82.1%,两年平均增长34.9%,表明武汉市“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发展动力强劲。
一季度,除蔡甸区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下降29.3%以外,武汉市其余14个区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从增速看,增速翻倍的区有7个,分别是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江夏区、新洲区、武汉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风景区。从规模看,营业收入过百亿的为东湖高新区,其营业收入达229.8亿元,增长65.9%,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4%。
(来源:湖北日报)
【他山之石】
1.北京国际电影节8月举办
近日从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为“新十年”启幕,将于2021年8月14日至8月21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北影节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政府主办,主题为“新机·新局”。
本届北影节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节形式,打造对内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对外提升全球传播影响的国际电影节展“北京方案”,实现北影节新十年的转型升级。主体活动由天坛奖、开幕式及红毯仪式、北京展映、注目未来单元、北京策划·主题论坛、电影大师班、北京市场、电影嘉年华、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和“电影+”等11项活动构成。
(来源:人民日报)
2.深圳:推进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 探索建立大湾区国际免税城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创造消费新需求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实施“十大消费行动”共40条措施,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方案》提出丰富文化消费产品供给。打造文化消费新空间,建设以“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强化文化设施和特色文化街区的消费功能,推进水贝珠宝聚集区、大芬油画村、三联水晶玉石村、龙华大浪时尚小镇、华强北科技时尚街区等特色文化消费集聚区建设,支持演出场馆、博物馆、美术馆和文化产业园区合理配置文化休闲区,支持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
(来源:深圳商报)
3.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近日落幕。据博览会现场了解,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稳步发展。2020年上海动漫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10%;上海有各类动漫公司7.05万家,同比增长27%。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介绍,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相关企业通过5G、VR、区块链和云技术等高科技的整合IP成为文旅融合开发当中的主力军,其中虚拟偶像主播市场急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0%。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动漫产业的内容生产颇为丰富,漫画正在从传统的纸质阅读转向网络阅读。2020年,上海在线漫画市场规模达到26.8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
通知公告
Copyright©2017 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鄂ICP备1701657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