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呈现繁荣景象,表现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爱国主旋律引领假日旅游市场。同时,全域旅游效果明显,游客深入体验城乡美好生活,夜间旅游方兴未艾;自驾游、家庭游、夜间游、赏秋游成为国庆假日旅游市场新亮点。此外,出境旅游市场繁荣,消费更趋理性——
亮点一:红色景点成旅游市场“网红”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整体喜庆氛围的烘托下,红色景点成旅游市场“网红”。调查表明,78.84%的游客参与了各式国庆庆祝活动。
亮点二:夜游带动文化演艺争奇斗艳
10月7日,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9国庆出游总结报告》显示,当前夜游经济发展迅速,不少景区目的地推出了多种夜游产品,刺激游客消费需求。夜游火热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剧场、演出等旅游演艺市场,各种类型文化表演活动争奇斗艳。
亮点三:融入式深度体验游和“微旅游”受到欢迎
“今年国庆假期,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为吸引周边市民出行的新去处,能够留住游客的不再是一顿‘农家乐’更是久违的‘乡愁’。”有专家表示,节日旅游市场以家庭出游、一站式旅游目的地和“微旅游”的形式受到欢迎。早前的“网红打卡”式旅游正在向融入式深度体验游过度。
亮点四:地方政府实力宠粉亮点频现
在江苏扬州,外地游客不仅可以把车停在政府机关的11个内部停车场,机关食堂提供价廉物美的特色淮扬菜;在浙江衢州,不少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向私家车开放;
趋势一:居民消费正在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发展
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餐饮消费方面,国庆假期前6天,夜间10点至清晨6点的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54.9%,高于餐饮平均40.3%的增幅。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表示,假日期间火热的夜间消费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正在向品质化和多样化发展。
趋势二:“吃住行玩”一体化、边走边订正逐步取代“机票+酒店”综合预订模式
从2019年国庆假期消费人群特征看,旅游消费年轻化的特征进一步凸显。这些“旅游新人口”已经习惯了使用手机里已经装载的美团App来预订餐厅、酒店住宿、景区门票等“吃住行玩”等多种消费需求。专家表示,随着更多地“旅游新人口”进入旅游市场,旅游消费将从“机票+酒店”向“吃住行玩”一体化趋势迁移。
专家如此看新的消费趋势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王小广认为,从吃饱到吃好、从功能性消费到智能消费、从走马观光式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企业也在尝试多元素融合跨领域创新,通过新品种、新包装、新理念的产品为消费者购物带来新体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催生了移动支付等新工具、落地租车等新场景、零售一体化等新业态。消费市场从物理属性的实体产品拓展到虚拟属性的服务消费,不断提升消费效率与运营质量。
问题:景区降价倒逼景区改革提速
公开信息显示,多家旅游景区类上市企业今年半年报都表明,在去年下调了门票价格后,其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提高景区二次消费收入占比,需要因地制宜围绕当地本土化特色,纵深拓展相关产品及服务,比如:整合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囊括周边景点、酒店、特色乡村、美食、旅游演艺等在内的资源,实现旅游目的地资源整合式发展;不断挖掘景区特色、优势,增强游客体验感,有序地打开园门引入商家把“旅游+”的理念与各景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