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经“余额不足”,但演出市场中的IP改编舞台剧却是异常火爆,记者初步统计发现,未来3个月内,将有16部IP改编舞台剧在京上演。在如今IP改编盛行的形势之下,IP改编的风潮也从影视行业刮向了演出市场。同时,各方资本的进入和专业改编团队的培育也在为IP改编舞台剧注入新的活力。
16部舞台剧密集上演
将观众们耳熟能详的IP搬上舞台,已经成为当下演出市场的热点。
据初步统计,未来3个月内,北京地区将有16部IP改编舞台剧上演。由燕垒生畅销IP改编而来的舞台剧《我想我疯了》将再现末日里的人性觉醒;音乐剧《泰坦尼克号》则将电影中的经典桥段搬上舞台;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舞台剧《呼啸山庄》、《摇滚红与黑》、《巴黎圣母院》、《平凡的世界》等则将一部部文学巨制浓缩在舞台之上。
IP改编舞台剧并非是近年来才有的新鲜事物,由于演出行业市场化的加深,IP越发得到重视。IP改编舞台剧的成功与否,除了原IP的质量外,改编方向也很重要,才能让相应的受众产生集群效应。
改变一:题材更为多样
提起IP改编舞台剧,就不得不提让IP改编舞台剧这一模式“出圈”的《盗墓笔记》,这部改编自南派三叔同名小说的舞台剧当年曾在全国15个城市巡演77场,创造了3500多万元的票房;随后推出的《盗墓笔记Ⅱ》仅在上海首演45场,票房就超过2000万元。
在IP改编舞台剧兴起之初,主要依靠的是粉丝效应,这些舞台剧大多是为粉丝“量身定制”。包今IP改编舞台剧的题材变得更为多样,从最初的为粉丝服务的“周边产品”开始向经典影视及文学作品发力。从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再到经典动漫《大力水手》。
业内人士表示,IP改编的目的绝不是将粉丝的钱变现,而是应该把IP当成真正的一部戏剧作品去改编,做题材、形式多样的舞台剧依然是未来IP改编舞台剧的主流趋势”。
改变二:各路资本频入局
面对舞台剧IP改编的巨大商机,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到IP改编舞台剧的大潮中。
舞台剧《盗墓笔记》系列的制作方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辉传播”)就是国内最早进行IP改编舞台剧的公司。2010年前后,锦辉传播率先嗅到了IP改编舞台剧的商机,并开启《盗墓笔记》系列舞台剧的制作。随后,《盗墓笔记》三部曲在全国巡演的票务收入达到了2.3亿元。借助IP改编舞台剧的强大吸金力,2016年锦辉传播挂牌新三板。
在IP改编热潮的推动下,世纪华鹏、至乐会、圆核、LotusLee未来戏剧等舞台剧团体开始纷纷走上IP改编的道路,而舞台剧制作公司七幕人生更是从成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向了舞台剧的版权引进和经典IP的改编。相比于原创剧目,IP的粉丝基础无疑是IP改编舞台剧的最大优势,这不仅能在舞台剧改编时节约前期的剧本投入,更省去了后期大量的宣传成本。IP改编舞台剧的这一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票房成绩,使得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掘金IP改编舞台剧。
改变三:运营模式趋成熟
有粉丝基础做保障,并不意味着舞台剧的改编就没有风险。诸如由《古剑奇谭》改编而成的同名舞台剧,就未能获得认可。此外在舞台剧《甄嬛传》中,由于人物众多、支脉庞杂电视剧观众群和舞台剧观众群相差太远,导致演出票房平平。
IP改编舞台剧市场之所以会出现票房、口碑两极分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专业的舞台剧改编团队来严把质量关。
经过三年的发展,IP改编舞台剧也逐渐探索出一条趋于成熟的商业模式。比如锦辉传播就成立了剧本中心,签约了数十位编剧。同时,锦辉传播还成立了专门的艺人培养中心,一方面招募演员满足日常的演出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长线的培育打造有明星潜质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