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近40名院士齐聚武汉 为未来工业“找”新材料

近40名院士齐聚武汉 为未来工业“找”新材料

  • 分类:媒体聚焦
  • 作者:杨佳峰
  • 来源:长江日报
  • 发布时间:2019-09-27 11: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2019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9月25日-26日在武汉举行,1000名材料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国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材料研究发展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论坛汇聚了包括我国材料领域的两院院士、世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近40名院士,几乎成了材料领域的“院士大会”。参加这次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徐惠彬、薛群基、张联盟、张寿荣、江东亮、桑凤亭、赵连城、吴以成、姜德生、陈祥宝、缪

近40名院士齐聚武汉 为未来工业“找”新材料

【概要描述】2019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9月25日-26日在武汉举行,1000名材料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国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材料研究发展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论坛汇聚了包括我国材料领域的两院院士、世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近40名院士,几乎成了材料领域的“院士大会”。参加这次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徐惠彬、薛群基、张联盟、张寿荣、江东亮、桑凤亭、赵连城、吴以成、姜德生、陈祥宝、缪

  • 分类:媒体聚焦
  • 作者:杨佳峰
  • 来源:长江日报
  • 发布时间:2019-09-27 11:12
  • 访问量:
详情

  2019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9月25日-26日在武汉举行,1000名材料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讨国际材料研究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探讨中国材料研究发展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论坛汇聚了包括我国材料领域的两院院士、世界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近40名院士,几乎成了材料领域的“院士大会”。参加这次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徐惠彬、薛群基、张联盟、张寿荣、江东亮、桑凤亭、赵连城、吴以成、姜德生、陈祥宝、缪昌文、李卫、毛新平、王玉忠、丁文江、谢建新、聂祚仁、吴锋、周济、顾敏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李述汤、赵东元、刘忠范、陈仙辉、张清杰、南策文。此外还有欧洲科学院、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苏宝连、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程一兵,美国工程院院士崔屹,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李献国、杨军。

  聚焦新材料领域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国际发展,为工业化4.0时代的到来提供新材料领域解决方案,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与会的薛群基院士认为,材料科研人员要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矢志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论坛还设置了28个分论坛及“第五届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26日举办了材料与生命物质交叉与创新、材料服役行为、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等25个分论坛,此外还有特别组织的“华为消费者电子产品材料及应用论坛”,针对重点与热点领域展开研讨。

  该论坛由周廉院士于2011年倡导和发起,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学术联盟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每年一届。2019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由武汉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承办,武汉理工大学邹朝勇等12人获得“第五届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优秀报告奖。

  观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

  以工程推动基础研究产业化

  刘忠范院士介绍,中国的石墨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而世界石墨烯产业仍处于“期望的顶峰而非发展的顶峰”阶段,我们可以借鉴碳纤维材料产业的启示,充分警惕行业泡沫,坚持不懈地努力。从基础研究向产业化推进,以工程为目的,以企业为先导。

  刘忠范院士认为,制备决定未来,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之路漫长而崎岖,石墨烯薄膜的生长非常困难,石墨烯材料的理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鸿沟。而引领全球石墨烯制备技术及装备,与企业建立定制化研发服务和技术,是他带领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赵东元院士

  功能介孔材料应用前景广泛

  赵东元院士介绍,由于功能介孔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等特性,因此在催化、吸附、分离、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赵东元院士阐述了近年来多级结构功能介孔材料的新进展,以及基于界面调控这一核心思想,发展出的微乳限域自组装法、液-液界面两相法、挥发驱动定向组装法、界面驱动定向组装法等多种合成方法;介绍利用上述方法制备出的多形貌新型多级结构功能材料,均具有可控介观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大的孔容和开放的孔道,且均在催化、吸附、分离、光电转化与存储及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

  坚持国产化创新之路

  李述汤院士认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近年来取得快速进步,仍有许多重大的科学问题亟待解决,而且这些问题决定和制约着OLED显示和照明产品的实际应用。李述汤院士介绍了OLED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高效高稳定有机发光材料、高性能器件结构与制备工艺以及制造装备与系统集成。针对我国OLED产业安全问题,他还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链短缺环节以及如何重点突破OLED制造装备的“卡脖子”问题。他认为,“我国OLED照明全产业链的国产化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坚持国产化创新之路,建立自主全产业链,将国内OLED显示和照明产业做强做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

  新材料是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清杰认为,聚焦新材料领域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强化新材料前瞻性创新研究、探讨中国新材料技术研究方向,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抢占科技发展先机的重大需要,是我国在许多关键材料领域、高端制造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制约、发展成为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对于实现我国原创性、前沿性技术突破具有战略意义。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胡曙光

  有种水泥可用于海洋工程

  胡曙光教授介绍,水泥混凝土对迅速发展的海洋和地下工程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面对更为残酷的环境腐蚀和工程使役条件,传统的硅酸盐水泥已难以满足需求,急需开发与严酷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水泥及混凝土产品。

  胡曙光教授总结了如何通过对铁相矿物组成的研究和优化设计以及控制铁相组成,制备出具有高强、高抗蚀、低水化热、耐冲磨特性的高铁相硅酸盐水泥,对其性能进行提升,使其广泛适应于工程条件恶劣、腐蚀严重的海洋及地下环境。论坛现场,还展示了基于此的研究成果——开发出的众多混凝土管桩、隧道管片等制品以及其具体应用。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通知公告

联系我们:
027-85780593

地址:武汉市江岸区金桥大道特113号新长江传媒大厦35楼
邮箱:
whwfjtl@sina.com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这是描述信息

手机网站

这是描述信息

微信视频号

Copyright©2017  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鄂ICP备1701657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二分